个人工具
视图

时空伴随者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时空伴随”是借助电信信号定位来确定的

“时空伴随者”是在2021年末中国对疫情更精细化的管控所催生的一个新用语,指与感染者的手机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800M*800M)内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的手机号码的使用者。

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感染者14天内到过某地,而你这14天的轨迹与他有过交集,无论是身体上擦肩而过,还是通讯信号上的漂移,都可能被认定为“时空伴随者”。

11月3日以来,陆续有民众收到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疾控中心联合发送的涉及此轮新冠病毒疫情的提示短信。短信中,出现了“风险人群时空伴随人员”的字样。

目前官方并没有对“时空伴随者”的统一定义和管理方法。在许多地方发布的信息中,时空伴随、时空交叉、时空重合都统一作为一个名词进行解释,对于“时空伴随者”的隔离政策也存在差异。

2021年10月起中国多省新增确诊病例后,与确诊者有过“时空伴随”的人员则会收到提示手机短信,届时该手机号所实名绑定的健康码会从绿码会变成黄码,健康码出现黄码后将会被严重限制自由出行(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出入商业场所),转黄码的“时空伴随者”需进行7天居家隔离和做2次核酸检测才有办法再度转为绿码。

“时空伴随”的简要技术原理

根据移动电话所属基站定位,其实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技术。我们在老香港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情节:警察为了确定绑匪位置,要求家属拖延与绑匪通话时间。这个情节用的就是这个技术定位绑匪位置。这种技术简称“LBS基站定位”。如果一台手机接入三个基站,就可以准确的定位出此台手机的位置。但是基站的定位精度较低,定位精度最终取决于当地基站的密度。一般是城市50-150米,城郊100-300米,乡村200-2000米。

现实生活中,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经常使用融合定位确认手机位置,结合GPS,基站,以及WIFI定位。GPS卫星定位精准度较高,误差小于10米;基站及WIFI可以实现大致的定位,这个范围比较大,大约100米以上的误差。有些地方卫星信号较弱,GPS接收不到信号,这就是使用融合定位的原因。

了解这些原理,我们回头看这个“时空伴随者”,范围是800M*800M,也就是说精度在直径400m左右。着实不是一个精准的定位。[1]

“时空伴随”提示与健康码的结合

在官方掌握新冠感染者个人信息后,将其日常使用的手机号码录入移动通信网络中查询定位,会排查出大量不同时间段“时空伴随者”所使用的手机号,而通过手机号码的实名绑定查询(得到身份信息),再将之与微信小程序个人健康码挂钩,以实现对怀疑感染者的现实约束。从原理上来说,它是移动基站定位、手机实名制、个人信息电子凭证(健康码)多种技术的结合使用。

与以往“健康码”被动的排查、检测方式不同(民众需要出入各场合时主动出示),“时空伴随”这一操作方式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政府为防控疫情采取了更为主动的信息跟踪手段,以及更加严厉的管控措施。

之前歌词里唱的: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疫情防控中心说:算!万万没想到,曾经的思念和忧伤,被疾控中心肯定了。 (网络段子)

“时空伴随”的相关争议

在成都再度出现新冠本土病例后,官方通告称“警方综合利用了大数据和各类信息资源”,由于公权力机关相关暗箱操作已成常态,许多网民质疑其间必然存在着海量的大数据滥用情况:

成都警方迅速响应,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人物环境同防”的工作要求,积极争取上级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综合利用大数据和各类信息资源,精准摸排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对与确诊病例有过轨迹重叠的人员开展全面梳理排查,发现共计8.2万人存在时空伴随风险。 [2]

  • 大量错杀

因为“时空伴随”定位区域相当广阔,期间必然存在大量的“错杀”。在11月成都新一波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当地警方短时间内排查出8.2万人存在“时空伴随”风险,但11月14日这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公布的确诊病例仅26例。对此多位专家联名对成都疫情防控措施提出“紧急建议”,认为应关注过度防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时空伴随”与“健康码”这种无处不在的信息绑定和控制,学者蔡霞评论说:“当局现在堂而皇之的把健康码变成了一个全民受监视的监控码,因为一个人不论到哪里去,都得凭着这个健康码出去,而且必须得扫码。这种大规模地、二十四小时地、全方位地公然堂而皇之的把每一个人,只要人一出家门就开始监控,连北韩都没有做到,但是在中国居然堂而皇之公开做到了。”

作家慕容雪村也评论称:“中国的健康码已经成为新版良民证,未来几年中国人势必要活在这些二维码的阴影之下。前几天有律师因出庭辩护而遭遇红码,在接下来的日子这样的事肯定还将一再发生。乔治奧威尔大概也沒想到这样的高科技吧。”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